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其前身是1941年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太原机械学院、华北工学院,2004年6月更名为中北大学。学校占地276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2亿元,拥有完善的教学和公共服务设施。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本科专业73个。 1953年,学校创办了炸药与发射药制造专业,建成了化工原理实验室和火药实验室、炸药实验室。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以火炸药化工为基础,先后创办了火药、炸药、化工原理、化学工程、高分子、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火工技术、超重力化工等22个实验室。2006年学校院系调整,依据学科特点及发展历史,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依托,将化工原理实验室、高分子实验室及各专业实验室的化工部分整合成了由化工基础、化工工艺和特色化工3个平台构成的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下设化工原理、高分子、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污染物控制、超重力化工、火炸药化工等12个实验室,现为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服务于我校化工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院的11个本科专业,共开有19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数154个,每年实验学生人数3500余人,年实验人时数168900。 经过几十年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与积淀,中心逐渐形成了“学生为本,立足工程、协同企业、跟踪科技”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和“三统一、三阶段、三层次、开放式”的组织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化工基础、化工工艺、特色化工“三平台”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独特的实验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成长的需求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如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工模拟仿真等化工基础实验立足基本技能掌握,注重规范养成;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制药化工、生物化工、污染物控制等化工工艺实验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重力化工、火炸药化工和实训等特色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通过超重力化工实验开阔思路,研讨新兴化工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火炸药化工实验,拓展化工专业领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国防专业人才;通过实训实验,使学生得到从原料到产品多个单元操作的工程化训练。中心教学体系、构成及服务对象如图1所示。
图1 中心教学体系、构成及服务对象 1.创新实验教学理念,构建立体化实验课程体系 实验中心坚持“学生为本,立足工程、协同企业、跟踪科技”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三统一、三阶段、三层次、开放式”的组织模式,构建了以化工基础、化工工艺和特色化工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体系,营造了重视实践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协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统一”:中心实验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安排,打破传统学科及专业的分工,实现学科交叉融合。例如:(1)化工原理实验室结合5个学院11个专业的培养需求,开设了18个实验项目(共72学时),实验室负责人根据教师擅长的研究领域确定实验项目的主讲教师,并与专业负责人、项目主讲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要求共同组织讨论确定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以及学时数,制定教学计划。(2)高分子化工实验室整合了原来的高分子化工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专业的部分课内实验项目,并更新实验内容,增设实验项目,由实验室负责人统一安排实验教学和实验准备工作,既提高了实验室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也加强了实验教学运行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三统一”打破了实验项目重复建设,实验室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的局面,为实验室全面开放、资源共享和科学管理创造了条件。 “三阶段”:基础阶段(化工单元操作、化工模拟仿真、高分子合成等化工基础平台)、提高阶段(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制药化工、生物化工、污染物控制、化工安全等实验室的化工工艺平台)、创新阶段(超重力化工、火炸药化工、化工实训等特色化工平台)。 基础阶段以验证性、综合性实验为主,主要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的理解,重点培养学生熟悉实验规程、理解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本质及完成实验操作的素养和能力,如化工单元操作中的“精馏实验”、“流体流动综合实验”、“洞道干燥及计算机控制与数据采集实验”、“离心泵特性曲线模拟仿真”等实验,主要加深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实验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流体流动综合实验中,让学生巩固离心泵、流量计等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规程,通过流量计校正、测定泵的特性曲线、直管与局部阻力,确定摩擦系数与雷诺准数之间的关系。 提高阶段以各个化工工艺综合实验为主,包括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制药化工、生物化工、化工安全、污染物控制等实验室,实验包括“奥克托今的合成”、“聚醋酸乙烯酯及其下游产品的合成”、“直接硝化法制备RDX”、“天然活性物提取”、“烟气发生与净化系统运行”、“可燃气体粉尘爆炸特性测试”等实验项目。本阶段注重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如聚醋酸乙烯酯及其下游产品的制备实验,从单体出发,经不同工艺路线合成出系列化工产品并进行相应的表征与性能测试,注重学生工程设计、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特色化工平台主要以“产学研”成果转化为综合创新型实验项目,主要是启迪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将教师科研成果和工程化实例转化为实验项目,尽早让学生接触学科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感受科研为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近1300万元的实验教学设备来自结题科研项目,15个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实验项目,如火炸药化工中的超临界流体微粒化实验完成了含能材料微细化、包覆改性和分离纯化,实现火炸药制备的绿色化;超重力化工实验涉及化工原理、化工传递、分离技术、反应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开阔学生思路、了解新兴化工技术,通过测定超重力传质系数,比传统技术提高1~2个数量级,让学生切实感受誉称“化学工业中的晶体管”-超重力过程强化的深刻内涵;依托化工特色学科,将科研中试和生产装置建成化学反应与分离过程的校内工程实训基地,成为工厂实习的良好补充,着重培养学生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如“向日葵盘果胶生产技术”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将其转化为中试实训平台,使学生从向日葵盘等原料的洗涤、粉碎、萃取、过滤、纯化、干燥等单元过程得到完整的工程化训练。 “三层次”: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性。验证性实验,按教学专题设置实验项目和安排教学内容,实验学时较短,强调基础知识理解和能力训练、规范化训练,统一安排,分组完成;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强调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实验项目综合较多的知识点,实验学时较大,统一安排,单独完成;创新实验主要是结合教师科学研究、大学生各类竞赛,利用中心的实验条件,由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实验课题。 “开放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中心大部分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验课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选做项目,由中心准备好实验基本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主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写出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经教师审查批准后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自己择时完成,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2)中心为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开放式平台,学生立项后向实验室提交使用申请,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利用中心的平台完成相关实验。同时,中心还配备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3)实验中心还面向社会进行全方位开放,为有需求的院校、单位提供实验和条件支持。迄今为止,有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学院等高校的学生来中心进行实验;并为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山西省警校等高校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获得了良好的评价;与国营805厂、245厂、阳煤化工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基地;为兵器213所、航天科工集团、国营805厂、晋煤集团、山西铝业集团等30余家国家大型企业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 2.建设优秀实验课程,提升课程整体水平 中心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实验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教师结合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工程化应用成果,不断改革和更新实验内容及实验装置,提升了实验教学水平,促进了相应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进而成就了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近年来,中心在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及专业建设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主要有: (1)整合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示范实验中心 2006年,学校院系调整,原化学工程系和安全工程系合并成立化工与环境学院。将原来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工原理实验室和高分子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超重力化工、火炸药等22个实验室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了以化工基础、化工工艺和特色化工3个平台为主线的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设12个化工特色鲜明的实验室)。中心的成立整合了原来分散在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由中心统一协调使用,理顺了各实验室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经费投入更加集中,购置的仪器设备更有针对性。2009年,中心的“化工基础实验中心”评为中北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化工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根据专业需求,精心修订实验大纲,独立开设实验课程 根据专业需求,实验中心精心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在有限的学时数内,优化实验项目,开设了19门独立实验课程,服务于11个本科专业。 化工基础平台的化工原理实验室开设了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工程等专业的48学时化工原理实验课,面向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的32学时化工原理实验课,面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能源工程等专业的1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课。高分子实验室开设了面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40学时的高分子实验课,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40学时(化工实验班)、24学时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和面向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的24学时高分子物理实验。化工工艺平台和特色化工平台下的实验室分别开设了制药化工实验(64学时)、精细化工实验(32学时)、高分子化工实验(24学时)、火炸药化工实验(64学时)、化工仪表与控制实验(16学时)、化工安全实验(24学时)、生物分离工程实验(24学时)、生物化学实验技术(32学时)、基因工程实验(16学时)、污染物控制实验(32学时)、发酵实验(32学时)、环境化工实验(32学时)、超重力化工过程强化实验(24学时)、火工品技术与性能测试实验(32学时)等。 (3)服务专业,建设品牌专业 中心积极服务于专业建设,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在实验教学体系上体现专业特色,为面向的专业提供了实践教学的有力支撑,取得显著成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建设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2年评为山西省特色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2004年被评为中北大学品牌专业,2012年评为中北大学特色专业; “生物工程”专业2011年评为中北大学特色专业。 (4)课程建设 《高分子化学》2007年省精品课程,2013年中北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化工原理》2009年中北大学精品课程,2013年中北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高分子物理》2010年校精品课程,2013年中北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 《化工环境科学技术》2007年中北大学优秀课程。 3.“学生为本”,全面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 (1)实验教学“五结合”模式 为了贯彻落实“学生为本,立足工程、协同企业、跟踪科技”的实验教学理念,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开放实验室,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教学机制。即:学生针对“三层次”实验项目,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验证性实验,1人一组,独立操作;综合性和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学生自主组队,3~4人一组),强调自主设计实验和训练研究式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结合”模式,即: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融合贯通;实验教学与创新活动结合,学以致用,启迪创新思维、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与化工技能大赛结合,通过化工知识和技能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共享资源,实现科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社会实践结合,将工程应用和实践成果及时转化,使教学紧跟社会发展,培养切实有用的人才。例如:中心每年组织一次化工知识及技能大赛,还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中心还提供平台,支持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等。 (2)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自主化 中心实验教学工作面向5个学院11个专业开展,共开有19门实验课程,154个实验项目。同时,每年为6个专业近1000名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实验条件。另外,本科生教学计划中除了有日常实验教学学分外,还有创新实验学分。因此,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针对不同的训练目标,中心采用了多样化、自主化的教学方法。具体体现在: ①培养基本能力的实验项目教学:采取“预习—检查—示范—操作—考评”的方法,强化基本操作、基本能力、基本素质的培养。化工基础实验室配有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化工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设备操作示范等。要求学生预习并编写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课前辅导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现场提问,同时重点讲解和示范操作,针对性解答疑问,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提示和纠正错误操作。 ②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教学:注重过程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案中增加了一些创新训练环节,让学生改变工艺过程参数,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深刻理解和认识过程的本质,理解工艺参数对结果的影响规律,加强对过程的认识。 ③工程应用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部分采用“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撰写——集体分析讨论”式教学,部分采用“提纲式”教学,学生按照提纲,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经指导教师审阅后进行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④对创新性实验(学生获得创新学分):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或自己选定创新性实验项目,经充分调研后提出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与指导教师讨论并获批准后进行实验,最后提交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并作项目研究报告与答辩,通过后可以取得创新学分。 (3)实验教学手段信息化、现代化 中心坚持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扩大网络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建成资源丰富、管理方便的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可在实验中心网上预约开放实验项目和时间。在实验内容、空间、时间、人员、仪器设备等的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实验教师通过培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中心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①建立了仿真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购置了“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软件”和“化工实习仿真软件”,自主开发了“密闭爆发器模拟实验”软件等。将这些软件用于化工单元操作和化工工艺流程的实验教学,增强了学生对化工过程的内在规律及化工系统工程的理解,同时也弥补了因为安全不能顶岗实习而无法体验的毕业实习过程。 ②建立网络课堂,强化预习环节。开发了“化工原理实验”网络课件(获第八届全国课件大赛二等奖),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设备操作示范等多媒体课件和录像等(http://hgjc.nuc.edu.cn),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预习基本操作和实验内容,检查预习效果。 ③开放性实验,开发了网络预约系统,学生可以从实验项目和时间进行选择预约,满足学生根据兴趣、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选择的开放性实验。 ④部分实验课程(如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等)采用了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手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渗透及促进作用。 4.提高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比例,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中心以基础性实验项目的更新及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建设作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整合优化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增加化工强化技术方面的实验,结合我校超重力过程强化和火炸药的科研成果,鼓励教师积极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并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适应科技、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的变化和发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专业化的实验教学资源及仪器设备使用管理机制,保证了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保障充分、效益高以及环境、安全、环保符合国家规范。在实验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化工原理实验中增加了陶瓷膜分离实验、有机膜选择性分离实验和超重力传质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等实验,火炸药化工实验增加了单基火药制备、推进剂比冲及特征速度测定等实验,提高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开设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104项,占总实验项目的67.2%。实验中心开设的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见表1。 表1 中心开设的部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序号名称实验层次实验学时1换热器传热系数的测定综合性42流体动力学综合实验综合性43填料塔中气相传质系数的测定综合性44筛板精馏塔实验综合性45离心泵及液位的仿真实验综合性46减压蒸馏装置计算机仿真综合性87聚苯乙烯的合成及其相对分子质量测定设计性88聚丙烯结晶试样的制备及结晶性能表征综合性89化工过程自动化基础综合实验综合性610超重力传质系数的测定综合性411超重力电解含酚废水实验综合性412黑索金的精制和熔点测定综合性213乳化炸药的制备实验设计性314推进剂比冲及特征速度测定综合性215火药超临界微粒化制备实验综合性416炸药5s爆发点测定综合性417炸药摩擦感度、撞击感度测定综合性418发光剂制备及性能测试实验综合性419水性涂料的制备及施工性能测设计性820天然活性物质的提取综合性521环氧树脂的制备、提纯及粘接性能测试设计性822重力沉降和旋风分离组合实验综合性523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综合性424无机陶瓷膜分离技术实验综合性425全混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综合性526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能及乳化能力测定综合性427黄连提取物的精制与分析综合性428水悬浮法制备造型粉实验综合性229阿司匹林的合成、制片及纯度分析设计性830超重力气相压降的研究设计性431烟气发生与净化系统运行实验综合性632燃煤烟气净化废水处理实验设计性633环境噪声监测设计性23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综合性835淀粉酶活性测定综合性436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测定综合性437植物组织及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综合性438双水相萃取α-淀粉酶的分配平衡实验综合性439向日葵果胶的提取设计性840可燃气体、粉尘爆炸特性测试综合性4
5.量体裁衣,自编并出版实践教材 根据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和特色专业设置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及实验内容,逐步完成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参考书或实验讲义的编写,已正式出版实践教材4部,讲义15部。 中心教师编写实验教材如下: (1)李同川,袁志国等编. 化工原理实践指导.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8 (2)张丽华,杜拴丽等编. 高分子实验.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1 (3)梁小红编.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学实践指导.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4 (4)李同川编.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8 编写实验讲义如下: (1)胡志勇等编.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2013 (2)陈丽珍等编.化工仪表与控制实验讲义.2012 (3)晋日亚等编.污染物控制实验指导.2012 (4)崔建兰等编.制药化工实验.2012 (5)李永祥等编.火炸药化工实验.2012 (6)袁志国等编.化工原理仿真实验.2011 (7)焦纬洲等编.超重力化工实验指导.2012 (8)汪存东等编.高分子物理实验.2012 (9)谢龙等编.高分子化学实验讲义.2013 (10)王芳编.发酵工程实验讲义.2012 (11)梁小红等编.生物技术实验指导.2011 (12)仪治本编.基因工程实验指导.2012 (13)王海芳等编.环境工程基础实验.2011 (14)梁小红等编.生物分离工程实验指导.2013 (15)常双君等编.火工品技术实验指导.2012 6.建立了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实验考核方法 中心依照教育部有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及学校相关规定,评定成绩由实验预习、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阶段综合考核。其中,实验预习报告针对学生提前预习和设计实验方案、数据记录表格等方面考核;实验操作阶段结合现场提问考核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步骤、操作规范性、熟练程度,对实验现象和规律的发现以及现场掌控能力等;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分析、总结以及对相关知识的应用、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总成绩由各实验项目成绩累积得出。实验类型不同,每个实验的考核评定指标所占比例不同,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成绩评定表
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开放性、设计性实验预习25%查文献与预习30%实验方案35%过程与结果40%过程与结果35%过程与结果30%报告35%总结报告35%小论文和创新点35%
7.充分利用中心开放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成果突出 中心为本科生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的资源。近三年,共支持了55个国家级、省级、校级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来源有科研项目、企业难题、学生自拟等。 中心为项目提供实验场地、仪器装置等资源,并由中心教师指导项目完成。 中心在该项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曹群(10040341班), 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晋化超重力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挑战杯铜奖,2013年 李金龙(09040343班), 沃尔得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国家挑战杯铜奖, 山西省挑战杯金奖, 2012年 崔佳莹(10040142班), 国家挑战杯铜奖, 山西省金奖, 2011年 童自强, 宋一博等(11040342班), 第八届“三井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4年 李冬雪等(11级化工实验班), 第八届“三井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4年 蒋思宇等(11040343班), 第八届“三井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4年 陈鹏, 李雲(10040341班)等. 第七届“三井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2013年 喻龙, 王蕊欣(指导教师), 雷鸣(09040442班)等. 两种高分子化辛卟啉络合物与特丁津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能研究. 发光学报, 2012, 33(12): 1373-1380. Jiao Wei-zhou(焦纬洲,指导教师), Shao Fan; Wang Chao-ran(11级化工实验班) et al. Degradation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Nitrobenzene by High Gravity-Ultrasonic/ Ozonation/ Electrolysis Technology.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2012, 14(3): 96-101.(SCI) 发明专利:张立新(指导教师), 酒红芳, 孙益新, 韩兴威(07040341班),成欢(07040341班), 樊涛, 刘国德. 软磁镍锌铁氧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ZL 2009 10075733.0 授权日:2012.01.11 Gao Baojiao(高保娇,指导教师), Wang Zhangbin(王占斌, 06040441班学生); Wang Lin. Chemical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Quaternary Onium Salt-Type Triphase Catalysts Based on CPS .Microspheres.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2(SCI) Li-xin Zhang(张立新,指导教师), Yi-xin Sun, Hong-fang Jiu, Xing-wei Han(韩兴威,07040341班学生), Tao Fan, Guo-de Liu. Bubble template synthesis of hollow CeO2microspheres through a solvothermal approach. Micro&Nano Letters, 2011,Vol.6,Iss.1. 22-25(SCI) Li-xin Zhang(张立新,指导教师), Hong-fang Jiu, Yue-hua Fu, Yi-xin Sun, Peng Chen(陈鹏,10040341班学生), Yun Li(李雲,10040341班学生), Shan-shan Ma(马珊珊,10030341班学生). Facile Synthesis and Lumine scence of GdPO4:Eu Hollow Microspheres by a Sacrificial Template Route. Materials Letters, 101: 47-50, 2013.6 陈鹏, 辛淑香(10040341班)Hollow and hollow core/shell CeO2/SiO2@CeO2spheres: synthesis,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13.10 |